别再让IPO为大盘调整背黑锅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但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并不单纯是监管,经济新常态与货币紧缩的预期叠加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任衡  ·  2017-06-17 18:30
别再让IPO为大盘调整背黑锅 - 金评媒
作者: 任衡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并不单纯是监管,经济新常态与货币紧缩的预期叠加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市场持续调整,IPO节奏成为此次争论的焦点。612日,四大报同时发文,点评IPO常态化,认为IPO不应为大盘调整而背锅主流媒体集体发声,力挺IPO常态化,这场IPO节奏之辩愈演愈烈。5月以来,IPO节奏明显放缓,结合证监会监管求稳的工作思路,监管层呵护市场之意明显。但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并不单纯是监管,经济新常态与货币紧缩的预期叠加是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将希望单纯寄托于IPO的放缓,逻辑上是行不通的。

IPO九次暂停,效果如何?

回顾A股历史,共出现了9IPO暂停,其中6次出现在2000年之后。2000年之前,IPO暂停之后,市场行情可以迎来短暂的上涨期,但持续时间并不长。2000年之后的IPO暂停,对于大盘走势的影响更显势微,只能帮助缓解市场情绪的缓解,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行情下行的矛盾。

回顾历史走势历次IPO暂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场紧张的情绪,有助于行情一定时期的修复,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行情的走势。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化,A股市场的走势已不能用简单的开闸关闸蓄水的模式进行分析。随着市场的不断规范、法制的不断健全、监管的不断完善,IPO的速度可以影响市场情绪,但并不是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

图片1.png

2000年前IPO暂停前后的大盘走势

 

图片2.png

2000年后IPO暂停前后的大盘走势

暂停IPO与市场走强有关吗?

IPO常态化,直接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A股市场IPO堰塞湖的现象,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盘活市场。对于股票市场而言,新股发行是源头活水,只有活水长流,才能得清渠如许。官媒年初就为IPO常态化背书。但随着走势越来越熊,市场上已经开始有观点认为要再次暂停IPO。支持暂停IPO的观点认为,大量发行新股,必然影响市场的结构和股票价值的重估,因此对行情有着影响,甚至认为IPO的发行过快正是拖垮市场的主要原因。

这种观点中,有两个方面的说法值得推敲。第一,IPO发行过快就会导致行情下行?前文的历史回顾发现IPO的速度并不是影响市场走势的根本原因。第二,当前IPO发行速度,是不是真的过快?数据显示,今年527日之前,新股发行的节奏是保持着每周10家的速度,此后三周分别是7家、4家和8家。虽然看似每周都有发行,但从融资规模来看,其实并不大。今年以来拿到IPO批文的207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1039亿元,平均筹资额5亿元左右。

市场的根本矛盾并不是IPO常态化

应从两个方面正确理解IPO常态化:第一,IPO常态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资本市场的活性,否定IPO,实质上等于否定了资本市场本身的融资功能;第二,IPO常态化并不是单纯的给IPO设置一个速度,而是在政策完善的基础上,保证IPO的质量,保证新股的融资能力,数据显示,截至519日,今年证监会共审结IPO企业257家,其中,已核准的IPO企业188家;未通过发审会的IPO企业24家;终止审查的IPO企业45家。IPO审结通过率约为73.15%,未通过率约为26.85%。审核趋严同样是IPO常态化的重要内容。

目前A股行情低迷的症结在于经济新常态与货币紧缩的预期叠加。而股市扩容只能算是压制市场的预期之一,放缓IPO能缓解市场悲观情绪,但行情要重新起势,必须以宏观环境的改善为前提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金融强监管是题中应有之意,制度的完善过程将给市场会带来阵阵痛,但IPO节奏的放缓充分体现了监管层开始重视对市场预期的引导。央行所称的致力于寻找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最大公约数,或者是监管层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编辑:郑惠敏)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禁止转载。

任衡

现任聚爱财CEO,在美国师从美国工程院院士、投资学家卢恩伯格教授,专门从事量化投资模型研究。拥有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管理科学(金融方向)硕士学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