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除了让资产流通,还能给人工智能带来什么?
【摘要】区块链交易平台以其信息公开透明性、智能合约智能化执行和监管、信息不可篡改或伪造等优势,能够极大地简化现有金融的手续,提升金融的效率,能在众多的金融应用场景之中落地。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区块链交易平台以其信息公开透明性、智能合约智能化执行和监管、信息不可篡改或伪造等优势,能够极大地简化现有金融的手续,提升金融的效率,能在众多的金融应用场景之中落地。
互联网把人类文明的两大标志——文字和货币“比特化”,但仍然版权不明、易受攻击,信息交流和财富流通仍然严重依靠于中心化组织,例如其中的授信和征信服务。
区块链(Blockchain)的底层逻辑是以共同竞争记账方式存储信息,每一页加密账本相当于“区块”,而交易审核结果盖上了不可篡改的时间戳,遍布存储于整个网络。这种“分布式总账技术”带来了权益归属和陌生人的互信,为资产自由交易带来了曙光。
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为何能成为金融科技的最大热门?截止6月18日,1个比特币约合18750元人民币,全球数字资产总市值已经超过了1100亿美元,数字资产种类达到4321种,市值1亿美元的数字货币就有40多种;那么,币与币之间、链与链之间、数字币种与法币之间、物理资产与比特资产之间的自由流通成为巨大的痛点,如何才能搭建起资产从原子世界跃迁到比特世界的桥梁呢?与区块链同样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AI),二者结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本文试做解。
一、区块链产业如火如荼,国内创业者“比较优势”凸显
区块链是由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奠定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提出,而比特币正是中本聪创立的用来奖励参与者竞争记账的酬劳,主要是通过“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 POW)来“挖矿”并得到奖金。而“挖矿”是一个比拼共识算法能力的过程,需要投入巨大的能源消耗,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四大比特币“矿池”主要是集中在中国西南以及内蒙古地区。
在公有链任何节点都是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区块链中的计算,都可以下载获得完整区块链数据(全部账本),随着区块链自身的安全级别提升,在私有链之中,很多节点都有访问权限,只有特定被许可的节点才能被公开访问。
“智能合约”的出现是要解决把法币协议转化为比特世界中的协议问题,智能合约能够加速现实货币在区块链之中成为“可编程货币”, 而如何使法币与数字货币连接,进而联通原子世界和比特世界,促进资产在两个世界间的交互和应用?就需要“比原链”来解决了。
“比原链“由国内区块链行业最大的开发者社区巴比特打造。与其他的单一资产区块链相比,“比原链”的区块链交互协议更适合多元比特资产比如数字货币、收益权、非上市股权、债权等基于智能合约进行复杂性交互操作。
中国在金融科技上的投资额度世界第一,区块链是与移动支付、保险等并列的赛道,BAT在近两年纷纷布局区块链,百度与Circle(跨境支付)达成战略合作、阿里与以太坊合作开发金融云、腾讯旗下的微众银行基于腾讯云做联盟链云服务等。截至2017年4月底,全球总共455家区块链公司累计融资额为19.47亿美元,国内的区块链创业者融资公司就有61家。
此外,火币网、OKCoin币行、Coinbase等交易所盘活了世界上绝大多数比特币资源。币圈、链圈、金融圈等产业链创业者逐渐在巴比特社区聚集,不过,区块链的发展阶段类似于上个世纪90年代互联网行业,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亟需爆发,但首要前提是资产能流通。
二、资产在比原链上自由交互,为什么更有效率?
人们的资产分布在原子(Atom)世界和比特(Byte)世界,前者主要是传统物理世界对应物的权证、权益、股息、债券、情报资讯、预测信息等;后者主要是运行在区块链之上的比特币、以太币以及各种公有链、联盟链代币。而物理世界中的收益权、股权、债权、证券化资产等迁移至区块链账本,是金融科技的大势。
与其他区块链的功能不同,比原链不仅要实现币圈或者链圈之中的流通,还要帮助传统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等原子资产比特化,从而打通币圈、链圈、金融圈的樊篱。不过,比原链在构建一个多元化资产的登记、流通的去中心化公有链平台时必须要解决如下问题:
1. 如何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比特资产实现原子资产的不可复制性?
2. 如何建立原子资产与比特资产的映射关系, 并解决合规性问题?
3. 如何打破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的鸿沟,促进资产在链上链下的高效流通?
比原链的创新之处在于把数据交易及传输层兼容比特币的UTXO(未花费的交易输出)模型,实现匿名控制和高速并发;按照确定路径规则、币种、账户、找零、地址索引的通用地址格式进行设计,避免同一私钥多次签名,支持涉及公钥的国密标准,并通过ODIN标识开放索引命名标准,支持扩展多级标识引入其他更多的区块链。
在比原链平台,开发者和投资人在使用PC、WEB、移动端以及编程接口,调用合约进行资产登记、撤销、交易和分红;而无论是创世合约还是普通合约都经过严格的审核,并引入了法律风控和第三方审计监督项目的财务运作;而账本及传输层支持独立跨链交易,使用私有链、联盟链、公有链等跨链资产交易及分红。
区块链交易平台以其信息公开透明性、智能合约智能化执行和监管、信息不可篡改或伪造等优势,能够极大地简化现有金融的手续,提升金融的效率,能在众多的金融应用场景之中落地。
场景1:目前收益权众筹中,投资人可以查看众筹资产的公开透明账本,在资产发行时内置智能合约以便专款专用,如果项目没有达到预定目标资金,智能合约会把投资款自动退回到支持者账户,极大简化股权众筹平台的风控、第三方背书、投后管理流程。
场景2:非上市公司的管理股权、期权等协议的生成、转让、授予、审批、签署等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所有股东信息在区块链上公示确权,股东可在线私钥的签名完成股东大会投票,降低股权管理成本和流通成本。
场景3:在资产证券化(ABS)中,以往传统证券化资产的发行须先找到券商并签订募集合同,完全繁琐的申报流程之后才能寻求投资者认购。而在区块链之中的,只要人把资产分割成“货币”就能通过智能合约交易。
巴比特创始人长铗把比原链视之为专注资产领域的“钉锤”,而非应用于多种场景的“瑞士军刀”,未来投资人可坐在咖啡馆里通过比原链钱包来实现资产的认购和转让。
三、人工智能是移动互联网下一幕,公有链平台能为AI带来什么?
区块链与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改变整个互联网底层发展逻辑的两大技术力量,人工智能需海量大数据作为机器人深度学习的“饲料”,并要以不同领域的大数据来“训练”相应的人工智能。但掌握大数据的互联网公司把自家的大数据资源视为核心资产,开放程度并不够。而要想让数据彻底商品化、社会化,就必须在区块链基础上。
天生具有协调合作精神的区块链,尤其是“公有链”的数据运行是公开、不可篡改、可溯源、跨国际、去中心化的特点,能为人工智能数据社会化带来契机,人工智能可以在公有链之中进行大数据“孵化”;不同互联网公司依照自身的需求在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来运行其人工智能,可以让人工智能创建动机更为清晰可控。
无论是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是在区块链、比特币挖掘之中,都奉行“计算即权力”的第一规律,算力受硬件工具和核心算法机制两方面制约,在硬件工具上,正是由于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s,图形处理器)的众核体系集成了数千个流处理器,才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而大规模GPU并行架构逐步也使得互联网公司能以极速处理PB级的大数据。
同样依赖于底层的芯片的区块链在CPU 时代, 比特币矿工用台式机用来挖矿。随着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ASIC (专用集成电路)矿机的面世,算力级别大幅提升、计算时间缩小。
区块链中占主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POW)被诟病“哈希”计算应用范围窄,造成了极大矿机的闲置与能源浪费;比原链在挖矿的哈希过程中引入矩阵运算与卷积运算, 使得矿机对人工智能ASIC更友好。区块链中矿机市场繁荣,刺激了人工智能公司对ASIC 芯片的供应链,被淘汰或闲置的“矿机”也可应用于AI加速。
结语:
区块链虽然“烧脑”,但并没有影响开发者的探索激情。这不只是比特币的利益诉求,还是真正回归“价值的互联网”自由、开放、协作的渴望。正如数字经济之父唐·塔普斯科特把区块链技术比喻为开启人类小康社会的“阿拉丁神灯”,随着打通各种币种、链区以及传统金融资产交易的公有链平台诞生,多元资产比特化化正逐渐成为现实,并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开放大数据、可控化的智能合约、矿机加速,哈耶克所预言的货币、自由资产的时代,以及人们投资与交易资产未来会和现今网购一般便利,一定是基于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共赢互促的基础上。
作者:李星,公众号:靠谱的阿星,科技专栏作家
(编辑:郑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