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市场火爆,严格风控助力长远发展!
【摘要】汽车金融是金融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支持实体,实体支撑金融,金融不能背叛实体经济,汽车互联网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我们认为产融结合才是汽车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正确业务模式。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汽车金融是在汽车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所涉及到的资金的融通。目前中国市场的主要业务是库存融资和零售贷款,即贷款给经销商和贷款给消费者。近几年,所有研究机构都将汽车金融划分成一片万亿级的蓝海!
2016年8月P2P网贷行业监管细则下发,大额标被禁,一时之间网贷资产端的竞争加剧,坊间流传:得资产者得天下!汽车金融已然成为新金融领域内风头最强劲的细分领域,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规模或可达2万亿元,渗透率或将提高至50%。汽车金融俨然成为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金引擎”,成为整个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那么,在如此火爆的背景下,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前景到底如何?
当前渗透率低,未来潜力无限
中国汽车金融始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3年北方兵工汽贸提出分期付款购车的概念;1995年,金融机构开始直接参与汽车消费信贷业务,并暴露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一度被央行叫停。2015年,汽车金融渗透率是3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超过70%的汽车金融渗透率。
目前,从新车市场、二手车市场到整个后市场,从购车前、购车中到购车后,再考虑到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的金融需求,整个汽车产业都在迅速互联网化和金融化。
交通部门预计,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均增速将超过30%,到2018年后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2017年才过去了二分之一,中国汽车金融领域已经产生了18笔融资事件,融资金额超过180亿元人民币,第一车贷、大搜车、易鑫资本等纷纷签订战略融资框架协议。另外,瓜子有“瓜子金融”、优信推出“付一半”、人人车则有“人人车分期”等,大家纷纷不约而同的进军“金融业务”。
另一方面,国家法律法规大力支持汽车金融产业发展。2016年3月末,《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允许汽车金融公司在向消费者提供购车贷款(或融资租赁)的同时,根据消费者意愿提供附属于所购车辆的附加产品(包括购置税、保险、甚至装潢)的融资,同时也放宽新能源车和二手车首付比例至15%-30%(原来是50%)。随着互联网与汽车后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加上政策的倾斜,未来互联网+金融+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潜力无限。
P2P贷规模扩张,迎爆炸性增长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汽车金融成为唯一契合网贷发展的趋向。众多P2P网贷平台纷纷转战小额分散的车贷业务,比如一点通的抵押贷款标的、润阳贷的质押贷款标的、普汇云通的汽车供应链金融、微贷网的购车分期、惠众金融的购车垫资、鑫合汇的网约车模式等等,由传统的抵押/质押向消费金融、融资租赁、网约车等细分领域渗透。
2016年整个车贷行业的交易规模达到5000亿,车贷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率达143%,年交易额为1616亿元。随着P2P网贷步入存量淘汰阶段,2017年4月,全国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有2214家,其中590家(仅统计当月发布车贷标的的p2p网贷平台数)涉及车贷业务,占比为26.65%,全国车贷总规模215.85亿元,占网贷总规模的9.60%,高于历史同期水平,可见车贷业务广受网贷平台青睐。
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对互联网化消费和金融方式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加上汽车互联网金融市场角逐的巨头越来越多,从BAT到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巨头,都对汽车领域充满兴趣,无论从硬件、软件还是金融服务,都在纷纷布局。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并购整合也愈演愈烈,加上创新业态不断产生并壮大,中国汽车互联网金融迎爆炸性增长。
严格风控,长远发展
汽车金融风控环节薄弱,如何分散风险、承担风险成为汽车金融风控的重中之重,也是汽车金融长久发展之道。在风控方面,通常很多平台会将营销和风控放在一起,所以在贷前、贷中、贷后都要做分析评估、监管,设立预警系统,提前解决潜在风险,如此平台才能拥有足够强的业务竞争力。
我们知道风控的目的是反欺诈和评估用户征信,保证借贷的整个环节安全落实。所以依托大数据风控,车贷的风控管理会从围绕汽车为中心慢慢转变到围绕个人信用为中心,如此车贷行业的效率会更高,用户体验也会更好。
汽车金融是金融服务业,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金融支持实体,实体支撑金融,金融不能背叛实体经济,汽车互联网金融不能脱离实体经济,我们认为产融结合才是汽车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的正确业务模式。
综合来说,随着人们消费升级及消费理念转变时代的到来,金融科技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普惠性将会广泛提高,汽车金融行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未来汽车金融和互联网企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等各行各业的合作机会将大大增加。面对不断涌现的机遇,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并进行思考。
(编辑:郑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