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开始,余额宝又有新变化,或许你真的理解错了
【摘要】支付宝之所以这样做,其关键,是监管的审慎要求,而不是要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风险。而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宝宝类业务的灵活性,敦促用户打破过去的路径依赖,将过于庞大的余额宝资产转换出去,减小余额宝运营的压力,也是对用户的负责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2月1日起,支付宝暂停了“余额自动转入余额宝”功能。更关键的是,以后余额宝每天都要限购了。
2月1日起,支付宝暂停了“余额自动转入余额宝”功能。更关键的是,以后余额宝每天都要限购了。 公告显示:「为防止余额宝货币市场基金规模过快增长并保持长期稳健运行,从2018年2月1日至3月15日,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将调整余额宝服务规则,设置余额宝每日申购总量。
一时间,众多说法甚嚣尘上,有的说“监管痛下杀手”说,有的说“余额宝自省,降低自己的运营风险”,有的说“余额宝这是刻意为余利宝导流”……
小郝子相信很多人被误导了。事实上,支付宝之所以这样做,其关键,是监管的审慎要求,而不是要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风险。而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宝宝类业务的灵活性,敦促用户打破过去的路径依赖,将过于庞大的余额宝资产转换出去,减小余额宝运营的压力,也是对用户理财行为的负责。
的确,过去,作为天弘基金的明星货币基金,余额宝因为随时申购、赎回,准现金性质的使用,迅速成为大众宠儿,战胜各类传统基金,规模迅速攀升,成立仅4年半,就获得超3.5亿人青睐,规模达到1.5万亿元。
要知道,这样的数字确实惊人,但这真不是引来监管严规的主要原因,主要的问题在:
其一,从2015年包容式监管,到2016年末审慎监管,再到2017年开始的穿透式监管,监管态度极速转变,因为e租宝等多个P2P项目“炸雷”,导致整个互联网金融“污名化”,一句话,几个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导致监管不断收紧,只能用雷霆手段,强化有形之手的管控。
其二,余额宝是货币基金,有严格的规定投资的标的资产和手段,有大数据手段应付用户日常手段,但即便如此,监管技术意识没法跟上这种模式发展,细化监管必然成本太高,所以,大就是风险,大就得管控,监管才用简单、经济的方式,做总量限制,比如“资产净值合计不得超过该基金管理人风险准备金月末余额的200倍”等。
即便感叹手段粗暴了些,但余额宝背后的天弘基金也只能拥抱,毕竟现在环境就是如此,金融抑制的名义就是稳定,可谁让“钱宝网”这样的案例依然连续不断呢?监管神经过度紧张,也可以理解,缴纳风险保证金,走向限额,也是必然。
但如果说,限额是余额宝降低自身经营风险,那就是真的睁眼说瞎话了。
毕竟,余额宝作为一种货币基金,只能投资现金及准现金产品,监管不仅明文,而且有各种审查、抽查、检查,谁感拿牌照开玩笑,去冒进投资高风险资产?而所谓可能的“挤兑”风险,更是无稽之谈了,余额宝也是从无到有,逐渐成长的,其中的积累的数据密度,足以明晰一般用户的兑现要求,即便遭遇大量突然的兑现请求,其优质的货币类活资产,及时融资的能力也极高,转变成现金就是数小时的事情,这中间绝难出现所谓“挤兑”。
而更重要的解读是,1.5万亿元的规模其实对背后的天弘基金来说,已经是明确的压力,通过限额分流,更符合它和支付宝用户的利益。
第一,经济学里有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两个说法,一开始余额宝成长,享受规模经济,有规模就能获得好的投资标的,更好的收益率,但一旦超过某个边际点,规模就不再经济,因为市场上好的投资标的相对不多,可投资范围又被限制死了,因此,整体收益率就会被拉低。
所以,余额宝年化收益率3.91%的时候,你能看到它页面上推荐招商证券收益率超4.53%的产品(根本不是“余利宝”),本质,就是为了做资产分流,努力回归规模经济点,在商言商,利益最大化才是最合理的追求。
第二,支付宝里的“财富”已经又极丰富的基金产品,无论是母集团蚂蚁金服,还是余额宝,都不需要再证明什么,其暴强的用户运营能力更应该开放给更多的基金,为理财人群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才是一个平台的责任,也是一个生态做强的必由之路。
但太多用户习惯余额宝,养成了路径依赖的习惯,有点钱就自动转为余额宝,这样的模式不再符合他们现实的理财需求,所以用暂停自动转入和限购改变其习惯,更能让用户找到合适自己理财利益的产品,更是让“明者因时而变”的正途。
可以这样说,余额宝暂停自动转入和限购,其实是监管、天弘基金、支付宝、及用户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利益的新谋和,任何腹黑和过度的解读,都是误导,看清、看懂、看深刻,大家才能作出最明智的选择和判断,活出自己的理想主义,不是么?
以上文字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金评媒立场。
(编辑:杨少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