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成本+运营成本+渠道成本+资金成本 新兴汽车金融机构能否盈亏平衡?
【摘要】相较风险成本、运营成本、渠道成本而言,大部分新兴汽车金融机构最头疼的还是资金成本。
汽车金融是指覆盖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以金融为核心的所有金融行为,旨在为汽车生产企业、汽车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传统的汽车金融,主要指商业银行和厂商系的汽车金融公司,仅提供购车环节的融资贷款服务,以经销商库存融资以及消费信贷为主。其中,汽车消费信贷主要指汽车销售过程中,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融资服务,也是传统汽车金融最主要的业务。
而当前,不少新兴汽车金融机构(融资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及小贷公司)则以个人购车场景为切入口,逐步将业务拓展到了融资租赁和保险服务等领域。
C端用户较关注首付比例和放款效率
根据业内人士估测,当前,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为主导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期限一般约为三年,新车年利率在13%左右,二手车16%左右,行业平均不良率在1%以内。值得专注的是,C端用户较关注首付比例和放款效率,对贷款利率的敏感性却不高。
一种现象是,首付比例越低越能在短时间内吸引更多客户,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当然业务规模扩张的速度也与风险成正比——首付比例降低三个点,规模可翻2-3倍,但背后的不良风险也必然会成倍上升。
汽车金融大全资料显示,更高的放款效率则会加强渠道的合作意愿。零售业务的获客渠道是重中之重,好的渠道意味着更优质的客户、更低的风险。银行之间的审批竞争通常按天来计算,而新兴汽车金融机构的审批平均可达到2小时/单。
新兴汽车金融公司面临“风险成本+运营成本+渠道成本+资金成本”四大成本
新兴汽车金融机构的盈利来源仍然以利差收入为主,成本方面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风险成本,也就是不良率,一般在1%-5%的区间内,具体视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而定;二是运营成本,体现在人力及系统支持上,大约在1%-6%之间;三是渠道成本,对于风险管理和成本管理都很健康的机构来说,渠道成本一般是最高的,大约在2-3%。
而今,新兴的汽车金融公司普遍缺乏直接的获客来源,多为间客式(直客式一般指与客户直接见面放贷的银行车贷,间客式通常是指汽车金融公司通过4s店或其他渠道转接客户),需要向渠道方支付的费用包括服务费和佣金。
如果一家汽车金融机构的毛利差在6-9%之间,能否支撑起渠道佣金、运营成本、风险占用都尚存疑问。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小贷公司、P2P公司转型杀入汽车金融,突击上量的同时,机构本身可能都很难达成盈亏平衡。
不过,相较风险成本、运营成本、渠道成本而言,大部分新兴汽车金融机构最头疼的还是资金成本。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缺乏抵质押物、主体信用不够强,能够融到的资金成本比持牌汽车金融公司高很多。
(编辑:郑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