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什么比美国普及?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中国的Fintech在支付领域为什么会发展那么快?原因在哪里?

  财经360  ·  2018-05-31 09:38
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什么比美国普及? - 金评媒
来源: 张春 网易研究局    

金评媒(http://www.jpm.cn)编者按:中国的Fintech在支付领域为什么会发展那么快?原因在哪里?

中国金融科技有几块发展的非常快。一是移动支付或者叫第三方支付,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还有一类就是实体企业,尤其是利用产业链的上下游,我们叫供应链或者分销链,供应链金融,利用它们在上下游当中的核心地位和资源及场景,开始做金融。 

中国的Fintech在支付领域为什么会发展那么快?原因在哪里?比如美国现在移动支付、手机支付也没有我们那么普及。我归结了几个原因,一个原因,可能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金融机构对我们的实体经济服务是很不到位的,尤其对小企业和个人,他本身不在征信系统之内,很多都没有信用卡。这就给移动支付创造了巨大的机会。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大多数居民都有很多张信用卡,尤其是穷人在美国信用卡的数量可能更多,他们用信用卡支付和我们用手机支付,方便程度差不了多少,所以也没有必要去搞移动支付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移动支付会比美国更普及。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其实对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行业的监管是相对比较宽松的,尤其在前些年,当然最近这一年金融风险的管控会是一个更重要的主题。 

在国外,实体企业做金融是被非常严格监管的。美国从上世纪30年代以后,实体企业想做金融,尤其是想要做支付行业,基本是不准许的。比如沃尔玛一直想做银行,但是一直没有被美国政府批准。 

传统金融有四种常见的盈利模式。 

一是用信息优势。比如银行它的支付或者活期账户提供了很多关于客户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是可以降低风险、控制风险,包括识别风险,来对这个客户进行贷款。还有一类在国外早就有了,就是供应链金融,尤其利用上下游的信息。这是最好的一个盈利模式。富国银行,大家认为它做中小企业的贷款是非常不错的,利用的就是银行对客户信息的掌握。 

第二个做金融常见的盈利模式就是通过多元化的运作来对冲风险,多元化可以是像GE这种的企业和金融的混业的多元化,也可以是金融里面的混业多元化,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多元化也会带来很多管理成本。 

第三种模式就是高杠杆。高杠杆的原因是债务融资的成本一般是低于股权融资的成本,不管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都有一定的激励会加杠杆,尤其是受政府担保的金融机构,杠杆加杠杆的力度会更高。大家知道金融企业包括银行的杠杆都是最高的,这也是当前中国想要整治的一个问题。因为受政府担保,刚性兑付的机构会有更强的激励加杠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雷曼兄弟、贝尔斯顿都是非常高的杠杆,三十几倍、四十几倍的杠杆,这是一种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是国家要加强监管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禁止。 

第四种是高期限错配的模式。短期融资成本比较低,长期投资的收益比较高。有一定的期限错配,肯定收益会很高。这里面也是有风险的。 

最后一句话,能够真正的把第一个优势就是信息优势做好的金融机构其实不多,大多数的金融机构赚钱都是靠后面几个,这也就是金融本身不稳定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尤其最后这两个是政府要去监管的。 

我们来看看中国金融科技里面的各种盈利模式,或者潜在的盈利模式。第一类是信息技术型。新金融利用大数据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来控制风险。这个是潜在的盈利模式。第二个是产业链的模式,利用产业上下游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特点来控制风险。其他这几种就是跟传统金融盈利模式没什么区别的,多元化、高杠杆、高期限错配等。 

金融科技要做好,一定是要把前面这两个做好,而且这个是真正的金融的核心。因为金融的核心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现在的确我们信息时代有大量的数据可以用来解决信息不对称,控制风险、减少风险,这有很大的潜力。 

总结:首先Fintech公司利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等优势减少信息不对称性的这种模式来做金融是有很大潜力的。我们是要鼓励,甚至监管要开放,甚至这些领域里面某些地方是可以弯道超车的。现在大家都说弯道超车,我个人觉得我们只是在支付这一块弯道超车,支付只是金融服务最底层的东西。 

金融服务还有很多层次,中国是落后很多的。我们不要太自信,但是我们是有潜力弯道超车的。这当中有各种各样的风险,比如系统性风险,让蚂蚁金服去做金融,余额宝量非常大,世界上最大的货币市场基金,是一万多亿,它和银行差不多,T+0,系统性的风险很大。最近这一年来,甚至最近这几个星期都在不断完善加强监管,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还有信息被滥用的风险,这个在中国现在还没有听到,在国外已经听到了,facebook前一阵闹的很大;还有垄断的风险,平台是一个自然垄断,这些我们要正视,要解决。 

金融科技公司要重视和解决金融和科技结合可能带来的组织、管理和文化方面的挑战。科技公司要去做金融,这当中还要互通信息,还要合作的很好,因为是要靠这两方合作的。这方面其实从内部来说是有一系列的管理问题、组织问题、薪酬体系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解决不好,其实也很难做好,要把信息用好也是很难的。 

要通过组织和管理真正的创新来发挥这些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性的优势,它们的确是有这个优势,它们有大数据,但是必须要有组织和管理上的创新,才能真正的把这些好的信息用起来。不要拿了牌照以后又回归到传统的金融去搞高杠杆、高期限错配,这种例子也不少。现在都是标签,搞新金融,其实它里面没有做什么新金融,还是老的金融模式,无非就是一个高杠杆、高期限错配。如果是这样的话,这种金融科技是不行的,还是要跟老的金融机构一样监管。 

张春为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执行院长、金融学教授。本文整理自张春在“SAIF金融论坛·北京站”上的发言。

(编辑:杨少康)

来源: 张春 网易研究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360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