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量大增81%的背后,这个被你忽视的高增长行业即将迎来拐点时刻
【摘要】能链智电毛利同比增长13倍,新能源车充电服务迎来拐点时刻?
新能源车充电市场有个“定律”:当一个本地化市场充电供需进入平衡状态时,补贴就会减少,而价值链上各方的盈利能力将提高。如今,随着国内新能源车总量突破2000万辆,公共充电桩建设密度的增大,充电服务终于迎来盈利的拐点时刻。
2023年3月29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能链智电(NASDAQ:NAAS)发布未经审计的2023年Q4及全年财报。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3.2亿元人民币(4508万美元),同比增长245%;全年充电量49.58亿度,同比增长81%;实现毛利8876万元(1250万美元),同比增长13倍,毛利率从2022年的6.6%大幅增至2023年的27.7%。
更值得关注的是,能链智电充电服务订单侧盈利水平持续改善,今年1月首度转正,2月进一步扩大至0.75%,连续保持5个月的正向增长。说得更通俗一些,进入2024年,能链智电每一个充电订单都实现了正收益。对于做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生意的公司来说,应该能深刻体会到,实现这一点背后的不容易。
而在同一屋檐下的特来电,也于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等待这一天,整整花了9年时间。
充电服务订单侧盈利,怎么做到的?
对于主打互联互通的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来说,充电服务收入来自于所连接的充电运营商的交易佣金(服务费抽佣),前期为了获取用户,往往采取较大力度补贴的策略。所以,毛利率的高低,订单侧能否盈利,取决于两点:一个是与充电运营商的抽佣议价能力,决定了收入的“分母”大小;另一个是优化补贴策略,把“分子”做小,花更少的钱,撬动更大体量的用户规模、充电量、订单量。
做到这一点,非常考验充电服务平台的运营效率、数智化水平,以及对市场节奏、时机的把控能力。
根据能链智电财报内容,其全年毛利率从2022年的6.6%大幅增长到2023年的27.7%,提升超过21个百分点。这往往是业务走向盈亏平衡的积极信号,对比一下特斯拉、理想汽车的财报,几个点的毛利率可能就意味着几十亿元的净利润波动,如果毛利率足够“厚”的话,未来产出利润的池子就更大,实现盈利更容易。
但难点在于,新能源车充电服务市场尚处于野蛮扩张的早期,竞争激烈,毛利率、盈利空间被压制。那么,能链智电2024年1月、2月实现订单侧盈利,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与充电运营商议价能力的提升,收入变多了。在最新财报中发现,能链智电充电服务费的GTR(抽佣率)从2023年10月的9.68%,增至2024年1月的13%,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一方面是因为接入平台的运营商充电量头部效应降低,不再依赖于某几家,分布更均衡,收入结构稳定性增强;二是长期看,公桩市场持续高度分散,中长尾运营商数量增加,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的议价能力还会持续提升。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中国公用充电运营商TOP5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89.2%降到2023年的62.1%,集中度进一步下降。
其次,通过数智化技术应用,大幅提升了运营效率。即便没有补贴,能链智电也能通过会员体系的精细化运营,增强用户粘性,低成本获客,实现车主的高频充电。此外,2023年能链智电新合作的主机厂包括吉利、现代、极氪、问界、长城、广汽能源、深蓝汽车,加上之前合作的“蔚小理”、极狐、岚图等,连接了国内主流新能源主机厂车机系统。这为平台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充电用户。
而且依托于能链团油积累的近4亿注册车主,可以低成本完成用户从油到电的转化。有数据显示,能链的充电车主与加油司机的重叠度高达68%,这说明,油电业务间的协同效应巨大。相较,其他平台没有燃油车用户的积淀,就不得不继续维持补贴,盈利时间点退后。
最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自然增量的红利助推盈利水平的提升。据中汽协数据,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渗透率为31.6%;按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预估,2024年销量有望冲击1300万辆,新车渗透率超40%。2025将是充电服务更高速增长的临界点,届时新能源车总量接近5000万辆,存量渗透率近15%,充电量预计将达到2023年2.5倍,2030年将增长16倍,未来7年的CAGR超50%。
有了以上三大因素的推动,今年2月,能链智电订单侧盈利水平提升到0.75%。接下来,充电服务盈利水平的天花板在哪儿?其实,可以比照更成熟的数字化加油业务,2%的订单净收益率并不难达到,这意味着,能链智电未来还有2倍多的增长空间。
能源解决方案收入占比超58%,利润创造能力更强
除了充电服务业务盈利能力的改善,充电桩、EPC、储能等在内的能源解决方案的利润创造能力更值得期待。
财报显示,在能链智电的收入结构中,能源解决方案收入全年1.87亿元,占总收入的58.5%;充电服务收入1.29亿元,占比为40.3%。能源解决方案收入占到近六成,公司从充电服务平台升级为新能源资产运营商。
具体到能源解决方案落地项目方面,比如与浙江安吉合作的可服务1800台重卡的“光储充换”一体化站;为浙江省能源局建设省级充电基础设施治理与监管服务平台;与母公司能链集团一起,参与打造安徽首座“油气电氢服”综合能源港,最大日均可满足2000辆燃油车、80台氢能公交、576台充电车辆、300台换电车辆的供能需求。
目前各省市开始出台政策,加速建设多种能源的智能综合应用一体站。如深圳预计今年3月底,全市将建成超充站300座,V2G示范站120座,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重庆提出,到2025年底,建成超充站2000座,超充桩4000个。这将推动“光伏+储能+车网互动+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一体化技术应用。能链智电依托于自身的连接和运营能力,以及已得到验证的数智化能力,具有先发优势。
而且,能源解决方案的竞争壁垒足够高,护城河足够深。去年,能链智电推出了自研的NEF(NAAS Energy Fintech)系统,基于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技术所形成的算法模型,实现了充电场站选址、评估、调度、运营、运维的全面智能化,可帮助场站投资方、政府科学规划布局充电基础设施,合理配置光伏、储能系统,提升运营效率。
一边是充电服务盈利水平的向好,一边是即将成为“产粮区”的能源解决方案的逐渐成熟,新能源车充电服务产业链的拐点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