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应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摘要】政府可以把各种分散资源整合起来,对普惠金融组织提供信息共享、信用环境、法治力量,但是应跟市场划清边界,探索符合农村真正需要的多元化的普惠金融的机制安排。
金评媒(https://www.jpm.cn)编者按:政府可以把各种分散资源整合起来,对普惠金融组织提供信息共享、信用环境、法治力量,但是应跟市场划清边界,探索符合农村真正需要的多元化的普惠金融的机制安排。
近日在“2017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表示,目前政府在农村金融领域介入的过多。在整个金融领域当中,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应如何理顺,值得思考。他举例说,“现在一方面要求资本市场扶贫,另一方面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在做风险投资,这是典型的错位。”
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国有大型银行要率先做到,实行差别化考核评价办法和支持政策,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后银监会对《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出台了《实施方案》)中,对完成时限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于2017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据财新记者了解,目前五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已经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不过,业内对此一直有较大争议。
中欧-世界银行普惠金融中心主任、财新智库战略顾问王君在同一论坛上表示,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来做专门的客户群,这一想法比较普遍,“但在国际上已经证明,凡是这么做的几乎没有成功的;以城商行为例,只要它是商业性的金融机构,它的战略定位、目标客户群都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政府对商业机构的经营进行限制,往往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其战略地位是政府确定,一定是由政府出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因为后者考虑的不是商业机会,而是特定的目的。”
王君质疑:“ 是不是一切都可以以“普惠金融”的名义,不惜一切代价的提供,比如一定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去做他们不一定擅长甚至鞭长莫及的事儿?”
在瞿强看来,中国的普惠金融长期存在,比如农信用社就是典型的普惠金融,资产规模已达25、6亿元,网点有80多万个,覆盖面广,比网点最多的邮储银行的网点还多一倍,而且最接地气,“因为它能够下沉到村里,这从1951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农信社发展的经验、教训怎么样,它究竟应怎么盘活存量资产,把这个解决好了,普惠金融就解决一半了。”
王君指出,虽然农信社已成立64年,几经波折改制成农商行或农村合作银行,但本质上还是民有官办,“比如农信社形式上变化很大,从营业网点的形象设计、人员着装等方面像个银行,但从激励上来说并没有本质的改变,这是非常遗憾的。”虽然政府已经不直接对农信社持股了,但经营方式还是官营机构,农信社高管任命都是由地方组织部门提名、党委任命,“股东只是每年固定10%以上的分红,对于重大决策不关心,而且没有发言权;有发言权的又不对其行为和后果负责,公司治理几乎在所有农信社里都形同虚设。”
瞿强亦称,有的农信社股改之后成为农商行,但政府仍控制着人事任命、战略规划、大额贷款的审批权,但是股份已多元化了,甚至地方政府已经没有股份了,“这种机制安排会有很多问题;股东可能要么是短期行为,要么不做为,因为股东没法儿做为;政府虽然没出钱,但是核心的东西都管上了,这违反了基本的市场规律。”
这种公司治理的后果是,“管理混乱,盈利以后都归股东,出事以后都找政府;农信社的不良率应该比金融机构平均水平至少高1倍以上。” 瞿强强调。
谈到农信社的改革, 瞿强表示,其中重要的一个问题还是政府和市场关系没有完全协调好。“这需要制度创新,政府怎么协调和发挥作用。”
他举例说,现在农村信用社的很多做法,实际上是做了很多本来应该是政府要做的事情。比如农信社组织力量帮助农民引进农业技术、分析市场、产品推广等,因为农信社的理念是如果农户农业发展不起来,贷款就会有问题。“但是金融机构都去这么做的话,成本也太高了;在政府与市场结合的这个领域中,政府可以站在市场之外提供一些帮助,没有必要直接介入金融活动。”
王君进一步指出,中国各类机构的门类、种类和数量都非常齐全而庞大,但是否发挥了潜力? 有必要从根本上清理,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以后,剩下的由政府设计补贴及救助。
瞿强进一步表示, 政府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协调、整合的组织能力,把惠农服务的一些基层力量整合起来。如农业厅的农村技术资源,对农民进行能力提升;妇联可以为小额贷款提供信息服务,因为妇联了解很多家庭的婚姻状况、农户的日常行为等信息,“政府可以把各种分散资源整合起来,对普惠金融组织提供信息共享、信用环境、法治力量;但是要跟市场划清边界,探索符合农村真正需要的多元化的普惠金融的机制安排。”
(编辑:杨少康)
来源: 财新网 张宇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