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玩家》:电影里的“绿洲”是造梦,而我们需要学会造梦
【摘要】从电影看投资!
作者:路西 | 黄金管家
这几天,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头号玩家》刷爆了朋友圈,上映前三天,这部此前宣传甚少的电影,目前票房已经达到了4.22亿。
真的那么好看吗?豆瓣电影评分曾一度刷出9.5高分,现在评分人数高达14万,仍然稳稳地维持在9.1分。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游乐场,用一次游戏的过程把我们小时候熟悉的很多游戏、音乐、电影、动漫串在了一起。这些梗不是简单的堆砌在一起,而是在剧情发展的过程中不经意地出现。那种感觉,就像在一个奇妙未知的新世界里,突然偶遇到一些熟悉的老朋友。
除了高达、Hello Kitty、机械战警、《街头霸王》的RYU、《闪灵》诡异双胞胎和《侏罗纪公园》的霸王龙,还有因为搞不来奥特曼版权而顶替的钢铁巨人。网上统计这些“彩蛋”IP的文章俯拾皆是,据说全片“彩蛋”超过一百个——看电影还能顾及掰手指数“彩蛋”的观众,真叫人钦佩呢。
反过来,电影滋养了这些作者、满足了索隐派的找茬欲,也算是它的本事和价值所在,以至于几乎每一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被燃得热泪盈眶。
高达出场时,全场燃爆。
团结就是流量。在这个号称“得IP者得天下”的年代,将经典IP集于一身产生协同效应(Synergy Effects),想不火都难。
更重要的,是斯皮尔伯格用高超的技术手段,把这些曾经的角色都3D立体化起来,让你有身临其境之感,尤其是中间一段《闪灵》的戏中戏,更是吓得整个影院的人都在尖叫,库布里克如果知道自己的经典作品被这么玩,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这是可能是今年第一季最好口碑的作品了,甚至有可能成为2018年最好看的进口大片。
2045年的贫民窟。
故事讲述2045年,人类因为没有计划生育而导致人口膨胀,面临污染、腐败、战乱和能源浩劫,全球多地都变成贫民窟,身处其中的厌世的“毒男”们为了逃避现实,终日沉迷打机,在虚拟世界“绿洲”中度日。
电玩设计大师何年希(Halliday)过世前,给玩家们设计了一场寻宝大赛,谁率先通过三关、获得三把钥匙并成功打开三道门,拿到最后的彩蛋(Easter Egg),就可继承他的遗产,独得5000亿美元及“绿洲”的控制权。
英雄帖一出,旋即引来大量“猎蛋英雄”挑战。
于是为了获得这个彩蛋,各路玩家轮番上阵,其中就包括男主角韦德和他的小伙伴,以及大反派诺兰和他的公司人员。
看完电影之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有钱人的世界,就是这么牛逼。
说白了,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游戏,但它本身也是个游戏,是年过半百的大导演,任性地致敬自己热爱的电影、动漫和游戏。虽然整部电影最后告诉我们现实的重要性,但它全片展示的其实是幻境的迷人。
电影里的“绿洲”是造梦,电影本身也是造梦。
电影里的“绿洲”也罢,电影本身也罢,它们能够打动我们,是因为当我们沉入其中的时候,我们可以有一段时间,能够逃离生活的蝇营狗苟,能够不被生活的重压所压制,它们是强大的生存压力无法侵入的空间。
就像我们渴望旅行,每一次旅程其实都是逃进“绿洲”的过程,在那里,我们可以享受生活的惊喜,而不必理会那些让人憋闷的现实。
但像这样任性过活,是需要强大的现实基础的,最基本的,你要实现财务的自由。
我反对一切金钱至上的价值观,但我相信实现财务自由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的方向。
只有摆脱了基本的生存压力,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心情去关注那些生存以外的东西,才能有更轻盈曼妙的思想与创造。就像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纵横影坛多年的大佬,他在拍电影上没有了财务的限制,才能为我们呈现出这样一部富有想象力和视觉感受一流的燃片。
如何更快地实现财务自由,这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真正实现的人少之又少,想从大多数人中跨越到少数人群至少得满足基本的门槛。
1
资源和价值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听了一个名人的写作课,最大的改观,是学会了把握机会。
以前有任何机会都先看钱,从来不考虑机会背后隐藏的更大的利益。
结果这么多年来,总觉的自己时运不济,一直在等待觉得配得上自己的机会。
其实人生机会很多,但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机会本身的回报,很少有人看到某个机会背后隐藏的资源和价值。
比如:你会认识什么人?进入什么圈子?得到某种提拔和认可?有可能被什么人引荐和赏识?
这些无法像金钱一样立刻回报的东西,比金钱本身重要的多。
我有一个程序员朋友,之前兼职帮一家创业公司开发和维护软件,当时那边打算给他按照单结算每次1w左右的报酬,但朋友拒绝了,提出不需要每次的薪酬,可长久的合作,维护其程序,希望公司可以给出一小部分的分红。对于初创公司而言,当然是很乐意的。第一年,年终分红的时候朋友只拿到了几千的红利。而那家公司逐步的发展,朋友现在每年能拿到至少30w,也随着公司的壮大以后也会拿到更多。
2
人脉和圈子
前几天参加了毕业第一家就职公司的老同事聚会,10年过去,发现当年的很多同事。
虽然都离职了,但兜兜转转很多人还都在一起工作,互相介绍机会,互相推荐职位。
互相赋能,彼此成就。
能认识多少人,多数决定着能做多大生意,成年人的世界,互相帮助很重要。
能帮上别人,是荣幸的。
别人能帮上自己,也是幸运的。
3
思维模式
前几天看一个上市公司总裁的故事,他说他毕业14年就呆过一家公司。
每一天都疯狂的像海绵一样吸收身边人的优点,从底层做到高层,伴随公司的发展。
每个部门每个人每个层级都有他学不完的宝藏。
这一切,就是让他现在战无不胜的法宝。
大多数人在一个公司里呆过五年就算是老员工了,日子久了,很多人会变成老油条混日子。
向身边的人学习,向公司每个部分的每个人都学习,熟悉每个部门的工作和内容,能做到的人,一定凤毛麟角。
思维模式几乎决定了是否可以能成功。
而视野、眼界、格局、环境都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的生成。
换句话来讲,一个失败的思维模式,决定你付出再多,也不可能成功。
4
对待异己的态度
这些年我有一个体会。
总是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认知就是全世界真理,见不得一点不同意见,看不了一点不同的人和世界,是人生进步的最大阻碍。
如果不能包容的看待这个世界,不能理解别人为什么与自己的不同,也只能活在自己的小圈圈里。
再努力,也是徒劳。
5
学习能力与受教育程度
不是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高学历,很多都是成功后再次包装出现在人们视眼。
其实跟学历没什么关系,这个世界正在悄悄回报学习能力强的人。
名校很重要,但名校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在社会中智商和职位差不多,甚至薪水都差不多的时候,一部分人善于抓住机会猛烈学习,一部分人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年之后你发现前者的收入是后者的十倍甚至更多。
6
对待金钱的态度
以前对待金钱的态度,只知道挣钱、存钱、花钱,以为这样循环,就能过好这一生。
后来,认识了理财,保险,学会了杠杆、钱生钱,原来还有这样的玩法。
再后来学会了投资、资产配置,学会为家庭和集体做保障性投资,学会为子孙后代留下遗产。
股神巴菲特层看过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对他启发很大,里面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复利。
这本书告诉我们,如果可以挣到1000美元。然后以1000美元起家,每年增长10%;5年内,1000美元会变成1600多美元;10年内,会变成将近2600美元;25年内,将超过10800美元。尤其是当固定增长率逐年变大的时候(例如从10%变成20%),数字会发生爆炸性增长,这就是一笔小钱如何变成一大笔财富的途径。
从那时起巴菲特开始学习的赚钱原理和方法,到后面漫长的商业历险、价值投资等一系列的经历,造就了他。虽白手起家,但在26岁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小编将会在后期的文章中具体讲述到股神巴菲特的这段传奇的经历。大家一定要关注公众号“黄金管家”(ID: hjgjdyh)不迷路哦。
时间在留走,没有永远的富裕和贫穷,都需要不断的充实库存,毕竟增长财富是一生的事。
素材来源于:品玩 | 咘咘 | 新周刊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猫
图片部分来源于:500px \ 编辑:黄金管家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