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理财:发挥资源配置功能 风险整体可控
【摘要】理财收益并不是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标,其占公司利润总额比重也不高。
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把购买理财产品作为现金管理手段,不存在资金大面积脱实向虚的迹象。上市公司理财资金与银行存款都是金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使闲置资金对接经济需求的重要要素,而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通过理财产品又基本回流进了实体经济。
随着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的集中披露,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再次成为社会公众质疑的焦点。对个别上市公司豪掷百亿购买银行理财或靠理财收益维持盈利的作为,有的认为是上市公司资金脱实向虚,有的认为上市公司不务正业,有的认为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经济因此成为一句空话。总之,批判者众、支持者寡。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真就该这么大加挞伐吗?笔者想提些不同看法。
首先,购买理财产品,是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正常需求。
优质公司往往阶段性地持有大量资金。出于等待合适的投资时机、防范风险、日常经营周转等考虑,他们需要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近年来,市场利率持续走高,而央行自2015年10月以来始终未调整银行存款基准利率,以购买理财产品来提高闲置资金收益,也因此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现金管理的主要途径。而对闲置资金采取多种方式配置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以美国苹果公司为例,其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金额高达2500亿美元,占其总资产的66%。
其次,大多数上市公司只是把购买理财产品作为现金管理手段,不存在资金大面积脱实向虚的现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大都把保障公司主业的正常发展作为前提,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短,很少有超过一年以上的,且绝大多数在流动性和安全性上都有很好的保障。上市公司通过购买理财产品获得一定收益,有利于增厚自身利润。
但理财收益并不是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标,其占公司利润总额比重也不高。以理财规模较大的美的集团为例,2017年的理财收益为9.7亿元,占2017年净利润的比例仅5.21%。
直接融资是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看起来,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投资银行理财促使资金“回流”间接融资体系,而上市公司理财资金与银行存款都是金融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使闲置资金对接经济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7年)》,理财资金约70%左右用于配置债券、银行存款、同业存单等标准化资产,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超过40%。应该说,上市公司的闲置资金通过理财产品又基本回流进了实体经济。此外,监管部门已出台措施,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在尽力引导资金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再次,上市公司将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体现了对股东负责的精神。
由于上市公司募投项目建设有一定的周期性,公司一次性募集分次使用的资金必然在一定时间内处于闲置状态。还有的公司因为融资审核存在一定周期,待募集资金到位后市场已有了变化,原有募投项目已失去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继续推进可能出现募投项目越实施越亏损等不利于股东利益的情形,上市公司为此需要寻找新的募投项目,由此导致募集资金的暂时闲置。上市公司如果放任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在专户中“睡大觉”,而不对其加以充分利用,反而是对股东利益不负责。
《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对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有明确规定,要求产品发行主体能够提供保本承诺,同时还需经上市公司董事会审议。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谋求暂时闲置募集资金的更高收益。
诚然,确有少量公司存在过度融资的冲动,在持有超过必要的周转资金的同时仍在谋求通过资本市场“圈钱”,但证监会始终在积极引导上市公司理性融资、合理确定融资规模、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防止将募集资金变相用于财务性投资。去年2月发布的《发行监管问答――关于引导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要求》,对上市公司申请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规模,申请再融资的时间间隔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原则上最近一个期末不得存在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借予他人款项、委托理财等财务性投资等情形。新规发布以后,2017年沪深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较2016年下降了30%以上。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小股东应积极行使自己的股东权利。
如果上市公司持有明显超过经营需求的资金和银行理财且短期内无重大投资项目,中小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提议上市公司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或回购公司股票,以提高上市公司的资金利用效率。此外,监管机构还可以进一步要求上市公司说明持有明显超过经营需求的资金的原因及其必要性,以进一步增强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等信息披露的透明性。
(作者单位: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发展部)
来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