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区块链诈骗增多 小心互金这些陷阱

首页 > 观点 >正文

【摘要】对公众而言,互联网金融服务存在哪些需要警惕的陷阱?互联网时代如何守好我们的“钱袋子”?记者展开调查。

  财经互金新媒体  ·  2018-07-23 11:02
人民日报:区块链诈骗增多 小心互金这些陷阱 - 金评媒
来源: 人民日报   

一些网络借贷平台以P2P(点对点网络借贷)为名行诈骗之实,还将校园变成“捞金地”;一些金融服务平台钻监管缺位、信息不对称的空子,虚假宣传捞一笔就跑;一些金融服务平台和APP安全系统不到位,给数据黑色产业链、黑客恶意攻击可乘之机……近来,网银、手机银行以及小额贷款、投资理财等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在线金融服务,在方便公众生活的同时,也不幸沦为网络诈骗“重灾区”。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不健康发展引起多方重视,金融监管持续发力。日前,《国务院关于开展2018年国务院大督查的通知》公布,重点督查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情况;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情况。

对公众而言,互联网金融服务存在哪些需要警惕的陷阱?互联网时代如何守好我们的“钱袋子”?记者展开调查。

上演障眼法 打出擦边球

三成平台“问题网贷”令人忧

扮演投资分析师与收益客户,为受害人“私人订制”诈骗微信群,设计虚假网络黄金交易平台,捞够不义之财立即消失……近日,上海奉贤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的网络“炒黄金”诈骗案。据了解,一名受害人不到3个月被骗100多万元,诱骗其不断投资的50多人微信群里,除这名受害人之外竟全是骗子。

近年来,打着各种名目和噱头的“互联网金融投资项目”,被频频用来编造“骗钱好故事”。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事物,刚一升温就被不法分子盯上。

上半年,广东深圳南山警方通报了一起“蹭”虚拟货币热度的集资诈骗案。涉案虚拟货币“普银币”自称以百亿藏茶作抵押,在深圳某区块链公司官网和P2P平台上发行,公司宣称投资人可将普银币放到指定虚拟交易平台上买卖以赚取差价。当大量投资人入场后,公司通过幕后操纵令普银币价值缩水。

此外,形形色色的“障眼法”“擦边球”不断上演:通过网站或APP向投资人融资,再把钱配置到各类网贷平台,网贷平台从中收取管理费;养老金融项目许以未来免费住养老院还能拿利息的美好生活,套牢老人不小的投资后迅速消失……《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8)》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1931家,相比2016年底减少517家,2017年问题平台数量占比33.49%。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认为,一方面,依托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资金需求者与资金提供者联系更直接;另一方面,社会金融普惠程度较低,投资者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容易“乱投医”。

“互联网金融本质还是金融,互联网的出现只是提供了更高效的运营工具。市场上个人投资者信息解读意愿低、风险定价能力弱的现状没有改变,极易成为金融欺诈的对象。”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教授陈颖健说。

政府监管早已出手。2016年以来,国办要求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行动,各地公安机关已立案1390起,不合规业务规模压降4265亿元。下一阶段,相关部门将再用1到2年时间继续推进专项整治,并初步建立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制度体系。

夸大高收益 隐匿高风险

网络金融“美丽谎言”日渐多

几天前,浙江一家金融信息服务公司旗下互联网理财服务平台,发布项目逾期公告称准备清盘,这意味着投进平台的钱很难拿回了。该平台曾打出“银行刚性兑付、国有企业担保资金安全、已实现银行资金存管、平台不碰资金”等宣传标语。种种迹象表明该平台可能涉嫌虚假宣传、标的造假等问题。一些投资人后悔地说,光看平台的宣传信息吃了亏。

一些金融服务平台在募集资金的时候,片面夸大投资收益性和安全性,通过超出正常水平的收益承诺等“诱人”宣传,掩盖投资高风险。有的在平台官网或APP显著位置标注“稳健高收益”“国资控股”等内容,收益率动辄在15%甚至20%以上;有的打出“消费金融创新,消费全返”的广告,让人不由头脑发热。不少网友反映,最终并没有得到所谓高额收益,甚至还损失了正常的利息。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晓蕾提醒,最值得警惕的雷区就是“高回报”“免费”“稳赚不赔”“保底”等字眼。正常经营范围内,高回报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如果某个平台在强调高回报而没有高风险,基本可以断定它是骗人的。

来自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的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含虚假宣传信息的金融网站呈现出增加趋势,截至6月底已超过3900个。

一些从业者告诉记者,互联网金融的隐形门槛本应非常高,但现状却是有的企业没有能力经营金融业务,有的严格意义上不属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但都在创新名义下进入金融行当。

“监管部门制定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规则时,要重视规范产品推介,比如对个人投资者特殊保护、风险警示规则等,并严格设定竞价广告门槛。”陈颖健建议,应积极发挥高科技在金融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更好更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监测应发力 风控需到位

平台数据用户隐私“双保险”

去年9月,山东某投资公司的理财网站在跳转至第三方支付网站时因存有技术漏洞,黑客在网站注册并充值1元,借助某种软件劫取数据包、篡改数据,使得系统误认为其账户内有20万元资金,如此反复操作并提现,该网站3小时内被“坑”走1800万元。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在于数据与信息,而行业大量数据信息无法被监管部门在第一时间触及,‘时间差’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导致数据造假、数据伪报、数据泄露等隐患,引发数据黑色产业、恶意攻击等问题。”杨东表示。

《2017年我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综述》显示,对1000余家互联网金融网站进行安全评估,发现包括敏感信息泄露等在内的400余个高危漏洞。同时,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移动APP存在1000多个安全漏洞。

护好钱袋子,监测预警理应更好发力。去年12月,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获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实时监测和预警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运行异常和安全风险。截至今年6月底,该平台已发现超3100个互联网金融网站和APP漏洞,监测到针对互联网金融网站的攻击124万次。

一些从业者已有所行动。蚂蚁金服率先设立首席隐私官及专门的隐私办公室,对新上线的产品或功能进行专门评估时,隐私办具有一票否决权;支付宝研发的智能风控引擎日均协助警方打击涉嫌欺诈账户近1万个。

平台数据和用户隐私需加双保险。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建议,互联网金融平台应建立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既要筑牢数据信息保护安全阀,又要避免侵扰用户隐私,在用户信息收集、保存和使用上应遵循适当且必要、规范且安全、合理且明示原则。


来源: 人民日报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财经互金新媒体

财经互金新媒体 专注网贷、区块链、第三方支付报道的互金系媒体。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