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行业大撤退,无人登上第一“宝座”
【摘要】
去年12月,俞敏洪在公开场合表示,“培训教育被过度开发,在线教育各种烧钱,资本退潮后,将会出现一地鸡毛的情况”。只是,他没想到这其中也包括自己。4月,有媒体报道,新东方在线大规模裁员,尽管新东方及时作了回应,可外界依旧沸沸扬扬,而裁员风波还没过,又传来被顶格处罚的消息。
新东方的危机,仅仅是教培行业风雨欲来的一小幕。
美东时间5月24日收盘,在线教育指数大跌16.53%。其中好未来跌17.14%,新东方下跌18.29%,高途下跌12.05%,尚德机构跌9.88%,有道跌9.22%,朴新教育跌22.44%、华富教育跌10.97%,其他均普跌。
股市震荡,缘由来自一则消息。有媒体报道,最晚于7月底,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即将出台“双减”政策。知情人士透露,政策出台后,校外培训机构将面临“三不”—不得在假期上课、学科类及素质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大肆进行广告宣传。
消息越传越广,尽管海淀区教委后来出来辟谣,称网传“教育机构暑期不许开课”为不实消息,可这些教培机构焦虑的心情全然没有平复。这几个月,流言四起,他们早已如同惊弓之鸟,草木皆兵。
事实上,资本退潮、机构跑路,家长也“惶惶不可终日”,预见正在转变为现实。
打“蛇”打七寸
进入2021年以来,一场自上而下的监管风暴已经在教培行业酝酿了许久。
3月中旬起,北京朝阳、昌平、海淀等各区教委,陆续传出继续停止线下培训和集体活动、对线下培训机构进行实地检查等消息,按照规定,北京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要自查自评,经各区教委审核通过后才可以恢复线下开课;与此同时,海淀区教委联合海淀区金融办明确表态,校外培训机构申请线下复课时必配资金“监管人”,要求单次收费不能超过3个月。
至5月份,教培机构的预付费全额监管已经普及到了北京所有地区,而不少线下机构仍没有复课。
这场监管波及的远不止是线下培训机构,最近一段时间,学而思、作业帮、猿辅导等头部在线教育平台,先是下架了针对学前儿童的课程,而后又被点名批评,处以罚款。等到5月24日,在线教育股市震荡,似乎已然预示着“双减”政策的逼近。
在这场风波中,虽然引起事件的传闻被认定为个人推测和分析,可海淀区的辟谣还是有些微妙,它直白明了地否定了“暑期不准开课”的谣言,却对另外两个“不”不加言语。巧的是,最近恰恰有不少在线教育机构频繁传出上市的消息,像掌门教育,已经向美国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作业帮也正与顾问就潜在的上市事宜进行合作。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卡住教培行业的上市进程,那大批在线教育平台背后的投资机构将无法正常退出,这场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的烧钱游戏就真的“鸡飞蛋打”了。至于海外上市,同样不太乐观,跟谁学连续遭到16次做空,这意味着国外市场对教育概念股也不看好。
除了上市,限制和约束广告投放,也将成为对在线教育的致命一击。从去年疫情之后,在线教育迎来行业红利,各大平台为了争夺流量,大规模投放广告,原本靠听课体验拉拢用户的竞争彻底转变为盲目烧钱的营销战。公交站牌、地铁广告墙、电梯间屏幕、直播间、短视频平台、综艺晚会…任何可以打广告做营销的地方都少不了在线教育平台的身影。
虽然网传消息中,“教育培训机构不得大肆进行广告宣传”并未确认,可是约束教培机构的广告投放已是板上钉钉。最近,央视黄金时间段轮番播放的在线教育机构广告被紧急撤下,抖音、朋友圈等传播渠道的投放也大幅减少。
有企业表示,他们今年线上阻碍和线下的广告投放减少了30%。
在预付款资金、上市流程以及广告营销上不断增强监管力度,这次整改几乎对准了教培机构的要害,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资本逃散,谁还能支撑在线教育?
资本的嗅觉远比从业者更加敏锐。去年5月,根据高瓴资本向SEC(美国证监会)递交的2020年Q1持仓情况,原本高瓴资本持股最高的好未来,继上季度被减持276.23万股后,再度减持395.97万股,两次减仓比例超过53%。到了今年5月,仅剩下的405万股,也被清仓。
2020年,老虎环球基金曾建仓高途,买入302.08万股,而2021年第一季度也全数清仓。
上岸的好未来和高途(跟谁学)尚不好过,还在依靠融资扩张的猿辅导、作业帮等在线教育平台更惨,本来想等待一个好的窗口期上市,没曾想监管风暴越发猛烈,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而他们背后的投资机构尤为焦虑,整个行业的融资状态已经趋冷。
根据《2020年度中国在线教育投融资数据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在线教育共发生111起融资,总金额超53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37%。进入2021年,在线教育领域累计发生融资事件75起,累计融资金额125.8亿元,其中K12教育融资金额仅为13.5亿元。而且今年K12领域最大一笔融资仅1.5亿美元,与去年动辄10亿美元以上的融资额相差甚远。
这将导致一个直接的后果:头部机构在去年的融资积累下,资金比较充足,再加上不用烧钱了,短期内的生存问题不大,可是腰部的中小型机构很可能遭受重创。
据企查查统计,2020年5月12日至2021年5月12日,每个月都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教培机构注销或吊销。其中,2021年3月注销和吊销的教培公司有310家,4月有307家,达到了近一年教培机构注销和吊销的最高峰。
倒掉、注销或者跑路的教培机构,不乏经营多年、在本地深得家长信任的老牌子。一位正在维权的家长表示,自己为了女儿初三冲刺,缴纳了5万元培训班课时费,全都打了水漂。
资本冷却,只是其一。去年,教培行业行业之所以如火如荼,不仅仅是因为投资人和创业者看中了在线教育的红利和鸡娃圈的疯狂,预付费模式的流行,也让机构运营又多了一重生存保险。可以说,教培机构的运营成本和扩张所需,一部分来自融资,另一部分就来自预付费。
但如今,预付费已经不能再起到积累资金池的作用了。根据最新发布的《北京市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预收费用须全部进入本机构学费专用账户,机构应将必要的交易信息提供至存管银行,存管资金拨付须与授课进度同步、同比例。
一旦这种监管方式普及到全国,机构将无法挪用预付费来支持机构运营。
争不到的行业“宝座”
监管风暴来临之前,资本对在线教育寄予厚望,不少人相信在线教育市场一定会冲出一个千亿美金市值的大公司。一位投资人也信誓旦旦,“这是百分之百的(事儿),至少八、九百亿美金,比现在上的这些(市值)高是百分之百的。”
最关键的两个选手,一个是猿辅导,另一个是作业帮。当时这两家都传出上市消息,暗潮汹涌之下,争抢谁先上市的意味已然明显。
据《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网课市场白皮书暨2021年前瞻报告》显示,猿辅导正价课用户总数402万,居于行业之首,其次是好未来、作业帮直播课,分别以310万和200万正价课用户数排名第二、第三。当然,在线教育的格局并不如这份数据写得这么鲜明,也有行业人士透露了去年秋季在线教育正价课招生量,学而思网校招生240万,作业帮、猿辅导在220万左右,跟谁学差不多150万。
抛开已经上市的学而思和跟谁学,猿辅导和作业帮的较劲,如同当初优酷、土豆争相上市时,俨然是奔着行业宝座而去。
然而,这场竞争估计是没有结果了。接连不断的重拳出击,已经让头部机构自顾不暇,被限制广告投放后,他们的首要任务是如何寻找新的方式获取用户,而不是在营销上相互厮杀。更何况,一旦受监管风暴来临,机构无非是流血上市,抢先上市的反而可能不利。
一个更悲观的猜想是,头部平台还未进入决战时期,野蛮生长的在线教育就已经被外部监管叫停,这场风暴之后整个行业是否会被资本抛弃,又或因长期陷于亏损而不被市场看好,这些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而不管哪种,当在线教育经过大规模洗牌,又背负沉重的监管,从追捧到冷却、观望,都将意味着行业从风口回落。
届时,行业宝座谁来坐,已经没有多大的讨论价值了。
这点可以参考此前大火的直播。2016年,千播大战,映客、花椒、一直播、熊猫直播频频刷新热度,斗鱼、虎牙互挖墙脚,好不热闹。可是一纸公文,直播被整改,上千家平台只剩几个头部艰难上市,斗鱼和虎牙到最后还不得不合并。
到现在,没人再去争论映客、花椒谁是行业第一了,泛娱乐内容平台霸主频繁易位,主角早已从在线直播更迭到短视频。
早前,很多人预判,在线教育市场不会出现绝对的集中,而是进入“相对寡头时代”,但是生存环境越变越差,未来不排除业内会再次迎来并购。毕竟烧钱烧了那么久,想要尽早止损,并购是资本的惯用方式。
教育本身是慢工出细活,互联网的打法并不适合,现在监管“靴子”即将落地,慢下来,重新思考下一步,才是最紧要的事。
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歪道道(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