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P2P负面清单引发行业评级口水战

首页 > p2p资讯 >正文

【摘要】近日,大公国际旗下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发布了包含267个P2P平台的“黑名单”和675个平台的“预警观察名单”,此举却引发行业广泛质疑。

  cuiting  ·  2016-08-26 05:15
一张P2P负面清单引发行业评级口水战 - 金评媒
作者: cuiting   

  近日,大公国际旗下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发布了包含267个P2P平台的“黑名单”和675个平台的“预警观察名单”,此举却引发行业广泛质疑。

  【著名P2P平台陆金所上榜】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国内P2P运营平台已达1575家。照此计算,近6成平台被列入黑名单和预警观察名单中。从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发布的“金融信用风险地图”可以看到,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网贷平台的“黑名单”占比均超过了10%,其中广东达到21.35%;而在“预警观察名单”占比排行中,广东、浙江、上海均已破十,广东达19.56%。

  “预警观察名单”中尤为引起争议的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陆金所被列入上海预警名单的第一位。网贷之家数据显示,陆金所在2014年12月份成交量超过25个亿,在全国平台中位列第二。

  对于陆金所的上榜,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总裁王再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陆金所体量很大,但是不代表健康。我们反对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创新的名义在线上和线下之间充当搅拌机,这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我们从陆金所线上线下应有的法律、风控隔离墙、资金等因素考虑,把他列入预警观察名单中。”陆金所对此事则表示不予置评。

  中枪的不只是陆金所一个“大牌”。P2P行业元老级平台拍拍贷也榜上有名。知名平台集体上榜引发了行业对大公信用评定标准的质疑。

  大公信用方面表示,被列入“预警观察名单”的平台和债项均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全面;债务偿还能力存在比较严重问题;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风险,严重影响存续能力;偿债能力或信用风险水平严重恶化,可能发生短期债务违约或引发重大流动性风险;存在虚假担保等严重欺诈行为;发生其他重大信用风险事件等。大公信用还发布了黑名单和预警名单的评判标准。记者梳理这些上榜平台发现,采用资金托管模式运作的P2P平台上榜的不多,这或许是大公信用评价标准之一。

  P2P平台对大公信用的评级结果并不认同。多家P2P平台对记者表示,没有接到大公信用有关于评级调研的任何通知,也没有向大公信用提供相关数据。上海一家在“预警观察名单”中的P2P平台副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名单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之前并不知情,也不知道怎么就上了名单。要评级,起码要来企业看一看,企业也应该提供一些相应的数据,但大公连这个都没有”。

  对于质疑,王再祥表示,大公信用是根据大公20多年的评级经验、对信用风险的评级规律、互联网发展的本质特征规律、P2P平台的信息披露,包括偿还能力、经营能力、有无违反国家政策风险等因素考虑制定的评价标准。“我们接到很多投资者的投诉电话,广东那一带比较多。过一段时间,我们还要召开一个投资者大会,很多投资者会用亲身经历来介绍在互联网金融投资的损失,这种损失是触目惊心的。我们对我们的评价标准非常有信心,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王再祥说。

  【面对大公名单 网贷协会不认可】

  在1月21日发布会上发布的“预警观察名单”中,广东的中汇在线平台曾在去年出现兑付危机,与其合作的新浪微财富等机构也曾为中汇在线兜底千万元。今年初广东地区平台文妥财富出现兑付危机,平台目前停止发标并暂停提现。但这些问题平台仍出现在榜单中。这被业内认为该名单信息严重滞后。此外,一些平台的归属地区域信息也出现偏差。比如:在上海的平台拍拍贷被划分到了陕西;11月份便成了问题平台的渝商创投属于重庆,却被划入了四川。

  对此,王再祥解释称:“这可能是统计口径上出了偏差。比如一个平台的IP地址是一个,注册地址是另外一个,我们后来都做了更正和统一。这是技术性问题,不是标准性问题”。

  名单中的硬伤使其严谨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发布会当天,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就发布了关于“互联网金融黑名单及预警观察名单”的声明。

  声明中指出:出于合规性考虑,大部分网贷平台仅公布借款人的部分重要信息,外部机构如需评价债务人的偿还能力,需要在获得债务人授权的前提下补充其他信息,大公国际主要依据平台的信息披露度和披露规范度进行相关评价,进而设定网贷平台“黑名单”和“预警名单”,其可行性和准确性有待商榷。“黑名单”或“预警名单”具有负向激励作用,易于成为套利工具。尤其是在监管措施尚未出台的情况下,负面评价缺乏第三方监督与监管,客观性、公正性难以保证,或对合规、合法经营的平台造成严重伤害。

  随后,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出措辞更为激烈的声明。声明称,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具有一定公信力的评级机构,在行业准入机制未定且监管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以非科学的评级手段、无法解释的数据获取方式和不透明的评价模型为行业设定“黑名单”及“预警名单”,可行性和准确性有待商榷,无论对行业或所谓“黑名单”网贷企业都将造成严重伤害。该协会号召同行及被“误伤”的规范网贷平台对此份报告进行抵制,并要求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对此份报告给予充分的解释说明,并向被“误伤”平台道歉。

  对此,投之家联合创始人黄诗樵表示:大公的名单不够严谨专业,平台对于评级比较敏感,如果不拿出来科学的评级依据,很难获得认可。网贷业务比较复杂,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另一方面,需要对行业的现状和P2P平台的运营情况作实时了解,局外人很难看透平台的风控和运营能力。

  【是非“大公” 争议不断】

  其实,这不是大公第一次对P2P行业评级。去年8月,大公就曾发布首批1055篇互联网金融评级报告,其中网贷评级报告55篇,互联网债务人评级报告1000篇。在那次报告中,无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或债务人达到ai及以上评级。而这一次,大公以发布会的形式公布一份不讨喜的榜单,招来了意料之中的围攻和关注。

  王再祥表示,发布榜单的目的是保障弱小投资者的利益。“这份榜单我们做了半年多的时间,集中了很多人,花费巨资做这项研究。大公不会去做毁坏自己20年声誉的事。”王再祥说。但业界对此说法并不买账,他们认为,大公信用并没有信用评级的资质,也没有“金融信用风险预警”公布的职能。

  公开资料显示:大公信用数据有限公司是大公国际信用评级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大公信用数据承担的使命是研究互联网时代的评级变革,构建全新的互联网评级思想方法体系,满足互联网时代日益增长的信用信息服务的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撰文指出:“大公信用”的“金融信用风险预警公布”超越了自身职能的范围。“大公信用”不具备对金融信用的评级资格,即使是“大公”也只是拥有中国政府特许经营的全部评级资质,但是P2P平台不是特许经营的范围,只是一般企业,因此大公也没权对其评级,何况“大公信用”根本就不具备信用评级的资质,而且此次行为不仅是评级,还是“金融风险预警”和“黑名单”公布。“大公信用”此次公布的信息错误百出,有违评级结果的公信力,如果基础数据都是错误的,那么其结果又何谈科学性与公正性?

  大公方面一再表示,大公信用既没有向P2P公司收费,也没有向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出售,更没有用这份名单获利一分钱。但P2P行业一些人士认为,一份商业机构出具“公益”报告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是立不住脚的。评级公司出现以来的百余年中,评级的模式大多是发行人付费。而且价格不菲。任何评级体系都要有一个可持续运营的基础。大公信用付出人力、物力打造一个榜单,而且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对一个商业机构来说,是必要引发质疑。

  事实上,P2P平台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需要第三方评级机构的认定,这可以帮助其塑造品牌。很多评级机构也深知P2P平台的需求,他们主动联系平台,收费给排名。不少P2P平台表示都接到了类似的电话。大多数时候,这类评级都是由第三方机构组织者自行搜集材料,很少就各项评测指标的评测结果听取企业意见。目前P2P行业暂无权威的、由监管机构牵头的公开评级。在监管政策未出台之前,现有的评级机构很难保证对于P2P的评级客观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1月20日,银监会办公厅发文称银监会实行监管架构改革,普惠金融部将成为P2P监管的专门机构,P2P行业终于有所归属,而长期以来混乱无章的监管真空局面也将彻底结束,那么,类似这次“评级口水仗”或将不会再上演。

  某平台CEO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评级对整个行业还是有积极意义的。评级是一件好事,但第三方评级机构用什么方式进行,如何保证公信力,这是个问题。对于P2P平台来说,还要考虑如何防止评级成为敲诈平台的工具。我们欢迎第三方评级机构用科学、有公信力的评价体系来评价我们,但目前还没看到特别好的评级体系在运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cuiting

评论:
    . 点击排行
    . 随机阅读
    .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