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低迷,钱都去哪了?
【摘要】每天关注新闻的小伙伴们应该都能感觉的到,现在的国际局势十分紧张,很多地方都陷入到战乱和恐怖活动当中,这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的经济形势,经济持续的低迷,货币流动也在放缓。
每天关注新闻的小伙伴们应该都能感觉的到,现在的国际局势十分紧张,很多地方都陷入到战乱和恐怖活动当中,这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的经济形势,经济持续的低迷,货币流动也在放缓。很多人更愿意做更加安全和保值的投资。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钱都去哪了?
虽然各个国家的钞票都在飞快的印刷着,但经济低迷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感觉到“日子过的不如从前了”,经济低迷让融资的需求变弱,国家印的钞票不是有那么高的需求了,这就造成货币流通速度放缓,钞票印完了却用不出去,这是钱的第一个去处。
第二,流通性降低之后,市场对于现金的需求量就会增高,形成通货膨胀。待物价上涨后,就会更多的印钞票缓解市场压力,从而造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促进货币流通,通常情况下会实施降息政策,降息后人们那就愿意持有现金,避免造成损失,人们持有现金就增加了货币流通数量。随着通货膨胀,钱无形的不值钱了,这是钱的另一个去处。
全球经济低迷,银行是最受伤的。自今年起,已经爆出过很多银行业收入降低、从业人员人数降低等新闻,从前被认为是最挣钱最稳定的行业,如今也不那么好过。这就是经济低迷中,基础货币激增而货币需求有限所导致。再者,银行的准备金大量增加,又遇上降息降准,使得银行业备受冲击。同时以人民币为例,人民币在近一年时间内贬值幅度较大,导致了部分钞票的外流。在这种形势下,新兴的经济市场成为了受追捧的焦点。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也正是瞄准了这点,一部分的钱,去了新兴的经济市场。
通过膨胀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CPI持续走高,同样多的钱能买到的东西没有以前多了。短期内货币超量发行,提升短期内的通缩,就有长期的风险。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央行同样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货币从10万亿人民币升至近30万亿,而M2从40万亿升至150万亿,货币显著超发仍能刺激通胀短期回升。长期通缩风险,货币力不从心。
目前,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经济到底是硬着陆还是软着陆的问题。但是广大人民群众无法感觉到软还是硬,老百姓只能感觉出物价的上涨和下跌,一旦通货膨胀得不到控制,媒体舆论和大众心理所带来的压力将是人民币承受不起的。西方国家的经济疲软对中国来说非常不利,中国已经减持美国国债,寻找其他方式为经济复苏带来起色。对中国来讲,钱逐渐的从成熟的老牌经济市场中离开,投入到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的其他跨境投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