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为什么一定要说自己为市场第一?
【摘要】只顾市场的企业短期来看,是比较正向的,但长期来看,却是致命的。当把所有利己的数据标签全部贴在自己身上并号称市场第一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担当,但ofo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行动,确实让人失望。
金评媒(https://www.jpm.cn) 编者按:最近ofo对外公关稿件满天飞,其中最想对外表达的观点是ofo目前为共享单车行业第一,各类数据碾压摩拜。公关宣传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直接。
众所周知,共享单车自面世以来,以摩拜、ofo为代表的两家企业攻城圈地,发展迅速,两家之间的竞争也在所难免。俗话说的好,没有经过市场洗礼的行业始终是不安全的,也是不健康的。但这种竞争应该是基于创新方面的竞争,而非恶性的竞争。
关注共享单车行业的朋友或许发现了,最近ofo对外公关稿件满天飞,其中最想对外表达的观点是ofo目前为共享单车行业第一,各类数据碾压摩拜。公关宣传的目的很明确,也很直接。引用的各类第三方研究机构数据似乎也“有理有据”。在互联网圈子里,哪家公司突然大范围对外公关,那就说明有大事发生了。这不,刚跟朋友聊完,然后就从“媒体训练营”的微信群里,看到关于“ofo将获得一笔与摩拜规模相当的融资,领投机构曾重仓阿里巴巴,人人网等”。所以也就能理解为啥ofo大范围对外公关的初衷了。
当然,ofo如果能够获得投资,笔者感觉还是应当给予祝贺的,毕竟市场需要百花齐放才可以。但对于其公关稿中的所谓第三方数据和相关行为,是持有怀疑态度的。下面咱们来具体分析下。
首先在数据的引用方面: ofo宣传稿件中多次提到一家名为“极光数据”的公司。说实话,之前笔者没听过这个公司。与一位数据界的大咖聊天得知,原来“极光数据”之前是做安卓信息推送的。其数据收集、监测、分析基于的是安卓平台,并不是全网平台,所以数据报告在呈现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残缺性。另外,市场对这家公司的认可度相对较低,即使出份报告,影响甚微。所以ofo大肆渲染极光数据的市场报告,或许具有一定的公关包装之嫌。
咱们可以看下“极光数据”的百度指数,整体表现很一般,而且起伏较大,均搜索指数仅为70左右,这样一个社会关注度极低的机构,所做出来的市场报告,被拿出来大量引用,实在是有点让人看不懂。
第二在市场投放规模方面:ofo一直强调其投放规模为业内第一,我感觉这个应该从两方面来看。
第一个为与政府达成合作,属于合法投放;第二个为未与政府达成协议或者合作,属于激进投放。两者虽都为投放,但性质上是不一样的。合法投放具有一定的政府约束性,能够有效规范共享单车企业的经营行为,对交通秩序、用户安全方面具备一定的保障。激进投放则属于共享单车企业的主动投放市场行为,其行为并没有经过政府允许,这样贸然进入交通体系运营,容易造成秩序混乱,降低交通效率,用户安全方面也存在极大隐患。
之前新闻就有过报道,ofo被13城清退,或许也间接能说明这个问题。
强行自我主动地投放市场,除了说明ofo小黄车对市场规模的急切追逐之外,最重要的则反应了小黄车对自己市场的不自信。毕竟,作为传统的自行车,没有定位,没有数据输出价值,如果不依靠规模取胜,那就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在市场渗透率方面:ofo宣称其为市场第一,说实话,这个数据表面上来看,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众所周知,ofo作为一家轻运营公司,连接上下游产业链,触达用户。整体运营成本较低,采取规模投放抢占市场属于情理之中。但市场渗透率与市场认可度、市场沉淀率、用户忠诚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投入产出比才是衡量企业市场行为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比如说,京东之所以做的好,是因为物流效率高,用户忠诚度随着物流体验的深度渗透而慢慢增加,沉淀,因而促进了其市场的正向规模化发展。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市场渗透率的前提必须有超强的核心竞争力去支撑,去变现。不然市场渗透率到头来一样会被拥有雄厚资本的机构或者企业所替代。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纵使市场渗透率再高,也只是一个数据而已,只能被投资机构当成一个次要的防御工具,以此来维护它们主要产品链条的横纵发展,当然该企业自身并不能长期稳定发展下去,因为可复制性太强及市场的商业发展趋势太弱。
第四在社会担当方面:众所周知,ofo小黄车产品耗损率较高,在其依靠低成本快速圈占市场的背景下,随之而来的维护成本相应就比较高。但由于产品无法定位,那么可能造成无数的ofo小黄车无法召回,甚至官方也不愿意主动寻回。因为中间牵涉的搜寻成本、运输投放成本、人力成本足以购买一个新的ofo小黄车了。所以,那些遗弃的小黄车犹如城市垃圾一样,占据着社会资源,不定时影响着社会安全,到头来还是需要政府出面才能解决。
另外,在国家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今天,商务部,财政部,环保部等部门针对环境污染,都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企业自身供应链应实现绿色环保标准化,达到资源可循环利用的目的。如前面所说,ofo小黄车因为前期造成的大量废车没有定位而无法找到,久而久之或许对社会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在供应链方面,因为合作的都是传统自行车厂家,生产制造的过程并不受其控制,所以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激进的市场行为,短浅的发展目光,将企业后续的负面影响转嫁给政府,毫无社会担当,这种价值观还是比较危险的。
只顾市场的企业短期来看,是比较正向的,但长期来看,却是致命的。当把所有利己的数据标签全部贴在自己身上并号称市场第一的时候,它已经不是一种荣誉,而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担当,但ofo在这方面的意识和行动,确实让人失望。(文/独孤依风,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保留出处!)
(编辑:郑惠敏)